连续式煤气发生炉作为工业燃气供应的核心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保障生产连续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各类问题频发,直接影响产气效率与设备寿命。深入分析其常见问题并掌握有效应对策略,是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关键。
1. 气化效率低下与产气量不足
问题根源: 原料煤质量波动(灰分高、水分大、粒度不均)、气化剂(空气/蒸汽)配比不当、炉内温度控制不佳、布风不均、炉渣含碳量高等。
解决之道:
严控原料关: 建立煤质检测体系,确保入炉煤水分、灰分、粒度符合要求(如粒度13-50mm,水分
优化气化剂: 调控空气与蒸汽比例,依据煤种和炉况实时调整,确保佳气化反应。
强化温度管理: 稳定炉温在理想区间(通常700-800℃),避免温度波动导致气化效率下降。
改善布风均匀性: 定期检查清理风帽、风管,保证气化剂均匀分布。
监控灰渣含碳量: 及时调整操作参数,降低灰渣含碳量(目标
2. 炉内严重结渣
问题根源: 原料煤灰熔点过低、局部温度过高(超灰熔点FT)、灰分含量过高、气化剂分布不均导致局部过热。
解决之道:
优选原料煤: 选用灰熔点(ST, FT)较高的煤种,避免使用低灰熔点煤。
控温防过热: 加强温度监控,特别是炉内热点区域,防止局部超温。
优化配风与布料: 确保气化剂和煤料分布均匀,消除局部高温区。
合理掺配助熔/抗熔剂: 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添加适量石灰石(助熔)或石英砂(抗熔)调节炉渣性质。
建立定期除渣机制: 制定除渣计划,防止渣层过厚影响气流和反应。
3. 煤气热值与成分波动大
问题根源: 原料煤质不稳定、气化剂比例失调(尤其蒸汽量)、炉温波动剧烈、气化层状态不稳定、煤气系统存在泄漏。
解决之道:
稳定煤质供应: 尽量使用来源稳定、质量均匀的原料煤。
精密调控气化剂: 实现空气与蒸汽流量的自动化、化控制。
维持炉温稳定: 是保证煤气成分稳定的核心。
监控与稳定气化层: 保持灰层、氧化层、还原层厚度相对稳定。
严查煤气系统密封: 定期检测管道、阀门、法兰等,及时堵漏。
4. 设备腐蚀与磨损加剧
问题根源: 煤气中硫化氢、焦油冷凝产生的酸性腐蚀;高温含尘煤气对炉体、管道、内构件的冲刷磨损。
解决之道:
强化煤气净化: 确保除尘、脱硫、除焦油设备运行,降低腐蚀性介质含量。
优化温度控制: 防止煤气在管道和设备内温度降至露点以下,避免冷凝腐蚀。
选用耐蚀耐磨材料: 关键部位(如炉箅、搅拌棒、高温管道)采用耐热合金钢、耐火浇注料、陶瓷内衬等。
定期清理维护: 及时清除设备内部积灰、结焦物,减少磨损源。
5. 环境污染隐患
问题根源: 煤气泄漏(H2, CO)、含酚废水、焦油渣、粉尘排放。
解决之道:
源头控制与密封: 加强设备密封性检查维护,减少无组织泄漏。
完善三废处理系统: 配套建设的酚水处理(如焚烧、生化处理)、焦油回收、粉尘捕集装置,确保达标排放。
规范危废管理: 对产生的焦油渣等危险废物,严格按法规要求进行收集、贮存、处置。
连续式煤气发生炉的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连续性的重要基石。通过深入理解上述常见问题的根源,并系统性地实施原料控制、工艺优化、设备维护及环保治理等综合措施,企业可显著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与维护成本,实现安全、环保、经济的生产目标。唯有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设备运行的全生命周期,方能大化释放其生产潜能。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200号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