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分析认为,雄安新区环境底子差,环保欠账多,生态环境面临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除了基建与交通之外,环保产业有望先行受益。尤其是在空气污染治理和水治理方面都将带来增量市场,甚至有望成为倒逼京津冀环境改造升级的楔子。

雄安新区增量市场可观 环保投资有望扛旗领跑
雄安新区,环保亮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主要目的是疏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起步面积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面积200平方公里,远期2000平方公里。我们认为,千年大计立足环境,除了基建与交通之外,环保有望先行受益。
一、环保欠账突出,雄安环境底子差
1、空气脏:雄安新区所处的保定市,一直是空气质量较为恶劣的地区,环保部数据显示,保定空气质量14-15 年连续位列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倒数**。2、水质差:雄安新区背靠白洋淀,由于近年来污染加剧,白洋淀湖泊水体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根据河北环保厅数据,水质为劣V类,重度污染;3、污染重:雄县是我国北方*大的塑料包装生产基地,小、散、乱的污染企业居多;4、压力大:雄安新区处于京津冀地区污染传输通道:内外污染交叉,治理压力大。
二、 千年大计,蓝天突击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严重,河北尤重,重污染天气占比高,北京深受其害,此次新设立的雄安新区,考虑到雄安各项设施较落后,所谓千年大计,将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若无改变,建成之后仍是雾霾漫天,成为了第二个北京,背离了其设立的初衷,千年大计将成空谈。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突出七个重点任务的首要两个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生态城市,这两点都与治霾息息相关。我们认为,治霾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搬迁,二是上设备,提标,加大监管。工业全面搬迁虽然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环保问题,但是,其中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却也不能忽视,而多年来的事实也表明,搬迁并不现实。相比之下,上设备,提标准,加监管,是更为现实的选择。环境监测与烟气超净排放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三、绿色宜居,治污先行
1、白洋淀治污:白洋淀水质为劣V 类,重度污染,新区的设立,或加速白洋淀的生态治理,利好京津冀地区的水处理企业。2、污水提标回用:缺水是大家质疑雄安建设的主要论据之一,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缺水缺的是可用的干净水,若通过提标处理,进行循环使用,缺水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考虑水系连通的问题,建城雄安,光雄安提标回用还不够,周边地区也必须一同提标,因此,雄安就成了倒逼京津冀水环境治理的契机。我们认为,
水处理是目前环境治理中*成熟、也见效*快的领域,因此,实现绿色宜居,环境破题,还看水处理,这与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绿色智慧新城也是一脉相承。
京津冀一盘棋,雄安不只是雄安。京津冀污染成片,雄安新区又处于污染传输通道,存在内外污染交叉,仅做好雄安的环保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提升雄安的环境质量,必须立足于改善京津冀整体的环境水平,因此,雄安不只是雄安,新区建设所带来的环保增量市场,将覆盖京津冀地区,市场空间巨大。
四、投资建议
设立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立足环境,底子差+欠账多,环保面临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设雄安,将给京津冀地区,在空气污染治理和水治理方面都将带来增量市场,甚至有望成为倒逼京津冀环境改造升级的楔子。
建议关注:清新环境(超净排放),碧水源(水处理膜设备龙头),渤海股份、首创股份、创业环保(区域水处理龙头),万邦达(工业水处理+节能设备),先河环保(河北监测龙头),美尚生态(战略合作+生态治理PPP)。
风险提示。环保提标不达预期,雄安新区建设不达预期。
原标题:雄安行业新机遇之一:雄安大计,环保投资要扛旗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200号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