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火焰喷补料中结合剂含量的增加,喷补时产生的液相量增加,从而粘结强度增加,但是当喷补料中液相量过多时,容易使喷补料滑塌,或使气泡吹入喷补层,形成蜂窝状结构,从而使附着率和粘结强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当炉温变化时,受补体温度和火焰温度都将随之变化,从而影响喷补层的粘结强度和附着率。喷枪距受补面的距离也影响附着率及喷补层的粘结强度,一定条件下,受补面应处于火焰场*高温度点的前端。
利用模式识别(P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对影响火焰喷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以附着率和粘结强度为目标值,并分成3类:当粘结强度大于75kPa并且附着率大于75%时,定义为“好点”。当粘结强度大于75kPa或附着率大于75%时定义为“次好点”;当粘结强度小于75kPa且附着率小于75%时定义为“坏点”。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喷补料中结合剂含量的增加,附着率和喷补层粘结强度上升,但是,当喷补层中结合剂含量过高时,附着率和喷补层粘结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炉温的增加,喷补火焰温度上升,因此附着率和喷补层粘结强度随之增加,但是,当火焰温度过高时,为避免产生过多的液相,应适当减少喷补料中结合剂含量。氧气与丙烷的理论燃烧比为5∶1,但由于有部分空气参加了燃烧反应,适宜的丙烷气与氧气比应略小于理论值。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200号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