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层煤气炉技术改造
核心提示:各种煤气炉存在的主要问题ф3.6m煤气炉是前苏联于1958年引入我国的。由于原设计是以冶金焦为原料,历史上经过焦改煤,山西优质块煤改地方劣质块煤。在此过程中,虽然少部分进行改造,但生产中仍然存在问题。
各种煤气炉存在的主要问题ф3.6m煤气炉是前苏联于1958年引入我国的。由于原设计是以冶金焦为原料,历史上经过焦改煤,山西优质块煤改地方劣质块煤。在此过程中,虽然少部分进行改造,但生产中仍然存在问题。如:烧小块煤难以稳定,烧型煤特别是烧煤棒不适应。
对上述情况的措施是改造排灰系统。前苏联设计灰犁是可调的,丝杠和灰犁从灰斗上方斜插到灰盘,必然形成一个死角。此死角正是烧小块煤的天敌。因为灰犁把灰渣排出后,灰犁后面渣少,块煤偏多,小块煤的“安息角”只有28°左右,而ф3.6m煤气炉的排渣角设计为38°,这个角度对灰渣来说,不会造成自动滑落,而对灰犁后小块煤来说,很容易形成自动溜炭,进而造成煤气炉无法稳定生产。
入炉风速的控制ф3.6m煤气炉原设计是烧冶金焦的,中心管处吹风时一次风速原设计达到10m/s.一次风进入炉箅气室,首先对炉箅上部通风道进行冲击,此处炭层*薄 ,在使用劣质煤和型煤的情况下,很容易吹翻。如果提高炭层,又造成吹风阻力大,限制了一次风量。因此,ф3.6m煤气炉中心管和炉箅气室、通风道要进行技术改造,否则不能适应烧劣质煤和型煤。" S( E" q5 m' I/ m4 Z同样,ф2.6m、ф3.0m、ф3.2m煤气炉,在烧劣质煤和型煤时,也要控制入炉箅风速。经测算,如果吹风强度达至5000m3/(h.m2),ф2.6m煤气炉入炉箅风速达到14.78m/s,ф3.0M煤气炉入炉箅风速达到21.6m/s,ф3.2M煤气炉入炉箅风速达到24.69m/s.在煤气炉烧劣质煤和型煤时,既要有足够的吹风强度,又要有合适的炭层高度,二者缺一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入炉箅风速应该不大于7m/s.这样,就对煤气炉的风管、中央灰箱、炉箅气室,炉箅通风道等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对煤气炉要进行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
必须说明的是,解决了上述问题,适应了烧劣质煤和型煤,同样优化了烧优质煤的工艺指标,这种技术改造整体提升了固定层煤气炉的性能。4 C9 y0 x% A. p- R V2 _& ?。 Y吹风气出炭层的流速和流向在考虑入炉箅一次风流速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吹风气出炭层的流速和流向。& S% |# F! V, D( z& w$ y在以往的煤气炉设计中,由于以冶金焦为原料,因而毋须考虑出炭层的气流速度。特别是在吹风时,冶金焦的含粉率很低,并且热稳定性**,吹风气出炭层流速无关紧要。但是,以劣质煤或型煤为原料,就必须考虑吹风气出炭层的流速和流向。5 v; ^ B6 T' T, A" B9 R" G) w一次风入炉后,随着气流温度的骤然升高,体积成倍膨胀,气流速度必然加快。吹风气流速达到3.5 m/s,对于优质中块煤焦已经属于临界流速,此时很容易吹翻。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